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新闻 | “结构转型与协同治理路径”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CCAPP秘书处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3月18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与CCAPP2021年度报告“结构转型进展”工作组联合举办的2021年第3期学术沙龙于线上顺利召开。本次沙龙主题为“结构转型与协同治理路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鲁玺副教授主持活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中心主任高虎研究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赵瑜教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蔡闻佳副教授、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钱浩祺副研究员四位专家受邀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杨富强特聘研究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大气室主任伯鑫高级工程师、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韩炜副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张达副教授、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张贤研究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郑博助理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刘俊特聘副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少君助理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汪旭颖助理研究员等专家受邀点评。


高虎研究员以“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形势与趋势”为题,首先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总体形势,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呈现煤炭消费占比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增长、风电与光伏装机量增长迅速等特点,随后介绍了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未来能源技术发展共识,例如大幅提高能效、加快发展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电力系统储能与调配成为转型关键、终端领域电气化进程明显加快等。


赵瑜教授介绍了“中国2030年典型碳排放与污染控制政策的空气质量与健康协同效益”,通过构建包括典型行业碳交易和终端电气化在内的能源情景和以全面推行超低排放改造为代表的污染控制情景路径,估算了不同情景下2030年(相较于2015年)我国主要污染物和CO2排放变化、PM2.5和O3污染人口暴露水平变化及相应的归因早逝人数变化情况,指出持续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将大幅改善空气质量,带来健康效益。


蔡闻佳副教授以“碳减排环境与健康影响的分配效应及其政策反馈”为题,介绍了分配效应研究,即评估减排策略对不同地区、行业和人群的影响。通过分享中国电力行业碳减排健康效益研究等三则相关案例,指出分配效应研究会为碳减排健康影响评估带来新视角和挑战,并进一步说明在制定碳中和技术路径时,应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性等多维度评估不同路径的实施成本与效益,以实现高效、公正转型。


钱浩祺副研究员介绍了“工业部门结构转型:基于环境气候协同效应视角”,通过分析不同工业转型路径发现,提升能效情景可实现直接协同减排效益,“上大压小”情景(即将小规模企业的产能转移至大规模企业)与电气化情景可实现间接协同减排效益,并指出地区与部门间协同减排潜力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电气化政策将在未来工业部门结构转型中扮演重要作用。他随后分享了碳交易试点政策效应研究成果,指出该政策通过能效提升途径为试点企业带来了协同减排效益。


随后,与会专家从结构转型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路径。专家们指出应以碳中和、美丽中国愿景等多重目标为方向,制定和评估协同治理技术路径、支持政策及市场机制;并针对各行业、地区所面对的不同治理挑战,制定因地制宜且具实操性的治理策略。专家们一致认为电网清洁化与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电气化是实现协同治理的重要抓手,并应同时关注能源公平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经济布局的影响。未来需不断优化和拓宽协同治理思路,从建设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全社会安全、健康、幸福地追求美好生活。

欢迎加入

为方便交流与讨论,

我们建立了微信交流平台: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交流

感兴趣的伙伴们,请添加小助手微信(ccapp19)

备注“姓名+单位”申请入群

期待大家的加入!


往期回顾




一图读懂 | 朋友圈转疯了的“碳中和”应如何解读?







专家观点 | 邹骥:碳中和愿景——从生态文明高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更丰富的定义







政策工具 | 3月18日更新“碳中和”政策列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